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搶救馬鈴薯之採收大作戰──貢丸班PART 4

當然沒有大作戰那麼誇張啦,只是採收馬鈴薯而已,不過「搶救」倒是真的。

1月19日,曉萍在fb上發佈訊息:

「大熊報告:我們的馬鈴薯上面的葉子已快被鳥啄光,薯球也開始有蟲兒來吃了。建議儘早採收。」
「緊急決定:1/22(三)全體動員,搶救馬鈴薯。」

1月22日到現場一看,馬鈴薯的葉子還真的都被吃光光了!

「什麼鳥吃的?」我問。
「烏頭翁吃的。」義隆大哥說。

「烏頭翁本來就會吃馬鈴薯的葉子嗎?」我又問。
「好像沒有聽過耶!」大雄說。

我上網查了一下,也沒有查到烏頭翁會吃馬鈴薯葉子的說法。所以說……是我們的黃金馬鈴薯的葉子特別香特別甜特別好吃嗎?

曉萍和大雄教大家分辨馬鈴薯植株的狀況:葉子枯黃的代表可以採收了、葉子被鳥吃光光的也可以採收了;前者是本來就已經長到了可以採收的階段,後者是被迫不得已要採收──都沒有葉子可以行光合作用了,繼續放著馬鈴薯也不會再長大。

義隆大哥說,他看過文獻報導,愛爾蘭在四百年前以自然農法種植馬鈴薯,一英畝收成四公噸。嗯,一英畝約四分地,那麼一分地收成將近1000公斤!

那我們貢丸班呢?

接下來的記錄有點數學課。害怕數學的朋友請不要害怕,我們只是要算一下馬鈴薯的換肉率而已。

要計算換肉率,得先確定一開始究竟種了多少馬鈴薯──

◆ 第一次:台農一號黃金馬鈴薯四箱,一箱25kg共100kg。
◆ 第二次:台農一號黃金馬鈴薯二箱,共50kg。
◆ 第三次:大葉克尼伯馬鈴薯二箱,一箱24kg共48kg。

共計198公斤。

那貢丸班這次採收了多少馬鈴薯呢?

採收後計算:留種48公斤;剩下分成14份,每份8.4公斤。共計約165公斤。

義隆大哥說,剩下沒挖的植株差不多約四成。我們假設剩下的四成可能比第一次的收成好一些,這樣算一下,換肉率約1:1.5。

嗯,換肉率好像不高耶。

其實,還沒有到最後秤重結算,義隆大哥在採收時就預估了換肉率差不多是1:1.5。因為許多馬鈴薯的葉子都長得還不夠大,就被鳥吃了,底下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夠多。

換肉率不高,那麼就把它想成:「我們種下去的馬鈴薯,全部都變成自然農法的馬鈴薯了!」義隆大哥這麼說。(前情提要:貢丸班這次所種的馬鈴薯種薯,有部分是慣行的馬鈴薯。)。

不過,我們還是有採收到那種換肉率很高的。「像這種上面植株長很大的,底下的馬鈴薯多半也都很多。」曉萍說,「你看這株長很大,我們來挖這株!」

果然,一、二、三、四、五、六、七……喔喔喔有十顆馬鈴薯耶!

剩下沒有採收的馬鈴薯,都是葉子還算完好的,以及比較晚栽種的那批。比較晚栽種的那批馬鈴薯很神奇,烏頭翁幾乎都沒吃它們的葉子,不曉得是不是不合鳥的口味。

這批種薯是「大葉克尼伯馬鈴薯」,葉子長得非常有精神,土底下的馬鈴薯是否跟葉子一樣豐美呢,待下回分曉。



所謂的換肉率是,種下去的馬鈴薯,另外結出了多少馬鈴薯。像這張照片,我手指的地方,是原先的馬鈴薯種薯,它的旁邊又結出了三顆馬鈴薯,這就是換肉率。



通常植株長得不錯的,底下馬鈴薯多半也結得不錯。不過它很可憐,葉子都被烏頭翁吃光光了。



果然上面長得大,底下也很不錯。雖然葉子都被吃光了,但竟然也結了將近十顆馬鈴薯。要是每一株的換肉率都這麼好就好了。



這就是「大葉克尼伯馬鈴薯」的植株,葉子都沒有被鳥吃耶!嗯,希望下面的馬鈴薯長得跟上面的葉子一樣豐美。



雖說換肉率不如預期,不過,看到這一大籃馬鈴薯,還是很開心啊!

──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