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自然醒】2020土鳳梨、果醬訂購

前幾天一位朋友說,雜草就像是薛西弗斯推石頭,無止無盡。這說法完全正確,不過還好農夫推石頭過程中還能獲得鳳梨與農作的產出。今年將會盡量從雜草中將鳳梨找出來給大家吃。

今年的收成包含了:非常老欉區(五年)跟第一年收成區。整體算下來約有2500顆鳳梨,去年是3400顆,果形大小來說也比去年小。原本老欉區是應該在去年要打除,因為實在太亂也太難除草,但卡在農地續約問題,以及新收成區產量不夠狀態下,老欉區還是加減照顧才夠鳳梨來賣。

關於價格──去年收成較好,價格一斤55元;今年收成略降,所以微調至一斤60元,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關於運費──今年應該也是每件140元,我們收120元(大箱每件180元,我們收150元)。選擇宅急便是因為其他家貨運風險還是太高,夏天鳳梨運送經不起出包率太高的廠商出錯,而且追貨勞心勞力,所以宅急便的價格雖然比其他家高了一點,但比較放心,還請各位諒解。

──老斌、廖瞇(2020/5/26)




【鳳梨鮮果】一斤60元。分三種規格:

● 小箱:一箱 6 斤,約 3- 5 顆,含運 480 元
● 中箱:一箱 10 斤,約 6-8 顆,含運 720 元
● 大箱:一箱 20 斤,約 15 顆,含運 1350 元

 【果醬品項】

● 鳳梨果醬:180元/220ml(材料:鳳梨、國產二砂、鹿野檸檬)
● 洛神鳳梨果醬:200元/220ml(材料:洛神、鳳梨、國產二砂、鹿野檸檬)
● 百香鳳梨果醬:200元/220ml(材料:鳳梨、百香果、檸檬、二砂)

【生產資訊】

● 生產者:楊老斌
● 生產地: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
● 品種:台農2號、3號(俗稱土鳳梨)
● 耕作方式:不使用塑膠布抑制雜草。無施用農藥、肥料。以乾草做田間覆蓋。

【出貨方式】

1. 宅配出貨:鳳梨鮮果一律以宅配出貨(可搭配果醬一起出貨)。
2. 取貨點取貨:單純訂購果醬者,請選擇取貨點取貨。到貨後請在一週內領取並現場付款。
● 出貨前會以Email或手機通知,並告知付款方式。


--訂購表單--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奇怪形狀的草莓


今天採到右邊這種形狀的草莓,google了一下,「據說」是授粉不完全的緣故(寫「據說」是因為,我沒有查到可信度更高的資料)。形狀雖然有點奇怪,但看起來很好吃啊!
 
然後突然想到,草莓自家留苗也到第三年了,但好像不知道它是什麼品種耶!之前只顧著吃,哪管它是什麼品種。查了一下,好像叫「豐香」。聽說豐香容易產生不均勻的變形。
 
關於草莓的知識實在是有好多不知道的。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草莓種得晚,遇見桑葚了


草莓種得晚,現在才開始出。說是出,也大概是每天6-10顆的量。但最近正在開花結果的不少,下周開始有望超過一天10顆(不是天天)。雖然還是不多,但對兩人來說算是足夠,可以先挑出早餐要吃的草莓,剩下的留著跟桑葚一起做果醬。桑葚,對了桑葚,因為草莓種得晚,才會剛好遇到桑葚,才能讓它們在一起變果醬。

快三月底了,看來今年的草莓有機會收到四月。等到四月再來結算今年的產量,看看結果率如何。今年種得比較認真「一點點」,慢慢有「一點點」心得,但這個心得還停留在不要結了果結果爛掉或被吃掉,要怎麼增加產量,要怎麼種才會健康又漂亮,還真不是容易的事。
 
四月再來寫草莓種植記錄。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今年收到最大顆的草莓


今年收到最大顆的草莓!
而且還沒有被蟲咬!
 
用小草莓當比例尺看不出來有多大
放在手上就知道有多大了
不要懷疑,它們是同一顆
光線不同而已

不過,雖然看起來很大,但秤起來也只有25克多一些而已。
我還以為會有30克以上呢。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圖文不符


下午在做農事的時候腦袋在那悠悠地轉,轉了很多東西。做著無止盡的重複性勞動,一邊放任腦袋亂跑的狀態,我喜歡這種狀態,而使我停下來的通常都是身體的乏累(但做木工精工的那種不行我右腳拇趾已短少半公分)

譬如說今天想起偶爾會聽到的一個詞--越在地,越國際。我不曉得是什麼樣的場合看到聽到這個說法,至少五次以上了。聽起來很炫,想起來很怪。是在說,越具有在地特色的東西,越能在全球化脈絡下,顯示出不被同化的價值嗎?也就是說,在目前全球颳起一股反壟斷的風潮下,在地化特色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價值,一種全球興起的在地化價值。那,這樣算是一種全球化嗎?我是說,鼓吹在地化這個行為/思想。算了,聽起來好拗口,想起來也很繞。

不過我倒是有看見另一個很貼切的現象:越喜歡在地,越喜歡國際。我的意思是說,只要是好的,就喜歡。大概也可以說,鼓勵在地的好,也接受外來的好。追求好的層次應該不分地域或概念,當地的好,跟別地的好應該是不衝突的吧,是不是,我們只有一個家,地球。

最近差一點因為想強迫自己去研究文化認同/在地認同/在地化/文化霸權這些面相,而去報考研究所,截止日是昨天。當然強迫不是一個好的動力方法,有決心就可以鑽進去,不需要在地也不需要國際,網路就是非常方便的一個入口了。

或許從身邊的人、朋友開始訪問起就是個不錯的開始,問問大家平常關注的在地與國際面相,自我喜好點點點的。譬如說像我自己,在綜合面來說,就不太敢說自己是個在地認同的人,比較像是隨遇而安那樣,可以說是個沒根的人。我比較在意如何能解決當下的問題,最好也能連帶思考一下較近的未來;在解決過程中顧及人與人的尊重、環境的永續,而且在美學或材料上不用一定要怎樣的規格。大概就是,我人到那裏,狀態就是到哪裡。或許可以說帶有一點禪學的思考,但我沒有要汙辱禪學的意思。以上說的其實也不一定都能做得,只是盡量思考進去。

譬如說我的飲食,過去在都市吃東西或買食材很少在意進口與否,在意的是食物的品質。目前到鄉下好幾年,意識了一些問題,減低了對進口食材的依賴(並不是全然沒有),當然一樣在意食物本身,然後在口腹間逐漸降低慾望。最大的原則就是,我吃我附近能獲得的東西。沒辦法的,希望可以捨棄,至少,不像以前那樣想買就買。

舉個例子好了,大家去賣場如果沒什麼水果好買,是不是好歹就買個蘋果好了,至少我以前就是這樣。目前,我已經五年以上沒買過任何進口水果(甚至很少買外縣市水果),或許跟我在鄉下容易取得水果有關,另一方面是自我的選擇。

這裡想說的是意識的問題,在經年累月無意識下進行的行為(甚至不用經年累月),常常就是導致問題更嚴重的後果。或是說,如果不去意識自己的日常行為所衍生的未來意義,那人就好像像動物般生活。人回歸到自己的身體慾望,而且是被他者所控制的慾望,但該物種的慾望長期來看導致浩劫。

其實說這些都是很形而上的,應該吧,至少不像是一個很好吃的布朗尼,實實在在黑麻麻地在那邊,來自血汗巧克力厭世奶油籠飼雞蛋基改蔗糖黑心麵粉,上面甚至有一球全球供應鏈的冰淇淋(當然全部都冠上友善也不是不行)。

但是我做得到嗎?在那樣冠冕堂皇一堆後我可以吃什麼呢?我沒有全部都以高道德標準那樣時時審核我吃的任何食物,但我會提高我的意識,我盡量意識到我吃了什麼,以及這食物代表的某些東西,當然以每個人的認知標準不同,不一定會知道吃了這東西代表了什麼意義,所以也只好進入悲觀世界。而且大家看到美食後的腦充血早已失去探討在地食物意識這種低等的問題。

偶爾我會吃垃圾食物,我會意識到我在吃垃圾食物,譬如加工過度東西,過度運送的東西,過度廉價的東西,過度精緻化的東西等等。畢竟,身在全球化的一份子帶有全球化的原罪下,你很難避免全球化的一切,總之人類理由很多包括我自己。而這可以從全球化的另一面"在地化"的活動常常看到,也就是在地化的活動很難逃出全球化的脈絡(又來了)。

寫到這裡好像沒什麼好收尾了,這一切也只是我坐著小椅子在鳳梨田除草時所胡亂思考的事情,人生又長又短,腦袋空空就是適合在那轉。其實我也並不想要去訪問各位那什麼文化主義的問題,自私的我可能比較在意自己的生活問題。

Fxxx 祝福各位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不認真的感謝文與工作日誌



七天前的禮拜日下午三點,我正準備著全暖會議(全國暖蛇會議,不是全國暖化會議)的晚餐外加下午點心,廚房大夥剛結束午餐後的小喘息且呈現有點放空的狀態。午餐,那籠狀態混沌的蘿蔔糕被改名為水碗糕後佐以不同口感的配料,大家還算捧場幾乎吃完,其他僅剩一些紫米野菜菇菇炊飯。月桃鹹豬肉油飯與海鮮油飯很快就一粒不剩,現炸的旗魚鬼頭刀魚塊瞬間消失。大人小孩加總兩百多人的午餐順利撐過去了。

點心是地瓜圓與紫山藥圓搭配地瓜紅豆湯,因為我已經先做好十幾斤的半成品,因此很順利地完成。最挑戰的就是晚餐預計要包的八百顆的豆皮壽司(三種口味);另外是LP負責的六隻同時起爐的桶仔雞,同時我慢火油煮十多條叉燒肉,搭配早上採的萵苣生菜跟三天前醃的洛神泡菜,還有下午備好料後瞬間要炒出來的60人份蘿蔔絲炒餅,以及臨時去家樂福買的十幾條土司,這是晚餐的內容,此外還有兩大鍋湯。老實說,要想像兩百多份的餐點供應量確實不容易掌握,尤其是有不同年紀的小孩,供餐經理YHL一直擔心大家會吃不飽(因為前一晚晚餐白飯被吃光的後遺症),催促我多煮一大鍋白飯。

坦白說,當時間進入傍晚五點左右時候,我覺得一切有如畫面快轉那樣,所有事情加速度運轉,在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的氣氛下,大家並沒有手忙腳亂除了我,在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事情下,時間就這樣來到了八點半左右(其實我已搞不清楚),然後廚房團隊已經開始清洗廚具收拾一切,全暖會議主辦團隊(其實只有五個媽媽,一個路途稍遠已經先回去了,一個太忙)坐在外面,大家開始講些垃圾話說著玩笑,似乎能比較放鬆了。咦~我們結束了嗎?當大膽對著坐在那邊氣力放盡的我問我說,請問廚師現在有什麼感想?我腦中就是那樣有點莫名地自我回答著。然後我說:挖~總算煮完了!!

老實說,有點自不量力,僅憑藉著自己對於烹煮的熱情,竟答應了一整天兩百多人的供餐,回想起來那天午餐跟晚餐的質量的確是稱不上及格的,如果我是吃飯方的話可能會皺眉頭(哈哈)。但這一切在我腦海中電腦裡已經來來回回計算推演兩個禮拜了,推演到身體輕飄飄起來(好開心),半夜醒來後幾乎就睡不著,好像一場遊戲一場夢。

雖然過程不如我的預期,好多細節都失控了,但還好,我有一群非常理性且能判斷情勢的水腳(台語,辦桌幫手),不管是事先找好的還是現場支援的志工媽媽們,大家都能無縫合作理出頭緒且催促廚師趕快給他們下一個工作,在出餐安排打理飯菜上讓整個任務能順利進展下去,讓煮飯的我能不斷地滾動不至於亂了套。

感謝水腳!讚嘆水腳!

身為能夠被這些工作團隊包圍與包容的廚師,真的是無比的幸福。希望下次我們有機會能繼續合作(不敢接了)。

我也要大力讚許供餐經理YHL,竟然能這樣關關難過關關過,而且一點都沒有表現出難過的樣子(到底是要怎樣)。總覺得,信任包容,應該就是這次合作最重要的要素,我想,這也是自學共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也感謝主辦團隊各位給我一次這種不太可能會再發生的供餐經驗。慶功宴我再來好好煮一攤吧(咦)!

鄭重感謝以下水腳跟志工以及食材與器材協力:

【水腳】

廖瞇、駿逸、阿虎阿果(對,我們徵用童工)柏宏、大膽、蓓蓓、小拉、仲姮、雨潤、椪柑、YHL的媽媽幫忙買菜

【食材】

筠景山莊楊爸楊媽:地瓜、紫山藥、佛利檬柑,還幫忙炊水碗糕

珍食農田素珍:芭樂
永安村無人不曉李世安:鳳梨釋迦
野人谷信廷:紅蘿蔔、萵苣
劉倉旭:高雄139白米糙米張麗君-台中秈十(變成水碗糕)
自然醒:蘿蔔、洛神、芝麻菜、珠蔥、萵苣、花生、芭蕉......

【器材協力】

李萬枝、小四、素珍、柏宏、鹿野區役場

--

謝謝大家
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