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然醒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然醒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8日 星期六

原來這就是「重擊」的感覺

原來這就是「重擊」的感覺。事實上有兩個重擊。

首先,是幾天前開始有猴子進入鳳梨田「覓食」,只是牠們覓食策略實在很奇怪,好像是先折斷鳳梨,然後發現鳳梨還沒有成熟或不夠成熟,有些只吃一兩口,大部分整顆都沒吃,當然那些整顆被折下來的也就報廢了。

一下子千頭萬緒,以前都聽聞過猴子與山豬,是農損最難對付的動物。這下是遇到了,我看到遠方現在種茶的大哥,我問他之前種別的有遇到猴子嗎?他說,他之前在上面那邊種一萬一千株鳳梨,被猴子毀掉約一千顆。一千顆!?我心裡瞬間被尻了一拳。大哥說,果子狸、田鼠如果來吃,至少殘渣還會留在地上,猴子來吃,你會看到樹上有鳳梨留在那邊,滿滿地。好的,我了解了,謝謝大哥。

於是這一個禮拜來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要到鳳梨田報到巡鳳梨趕猴子。他們大都在清晨天剛亮不久出現。有一天清晨,我帶著Migu跟旺來去,在竹林樹林上猴子正要下來有好幾隻,於是兩隻對猴子非常亢奮的狗就追去,當然是是追不到,但猴子很怕狗,接下來幾天早上都沒發現猴子的蹤跡。又過了兩天,又有鳳梨被折斷了,看折斷斷面乾燥程度,是前一晚傍晚折的,可見他們發現早上有人,改成傍晚來。這也代表,傍晚時段也要有人去巡,實在是非常吃人力,於是找人幫忙,感謝有兩位夥伴願意加入排班,大大減少巡邏壓力。

總之,這一段時間到鳳梨成熟採收,都要想方設法減少猴子的損害,現在鳳梨還沒有香味牠們不愛吃,等到大量成熟香味出來,恐怕是不是要派人在那邊露營了。

第二個重擊是──

哦,原來這就是確診的感覺,全身彷彿被揍了好幾拳,頭暈筋骨痠痛身體完全沒力,連走路都困難。症況從昨天早上開始達到高峰,整個人只能縮在一個地方滾來滾去。雖然天氣超熱,但是本人發燒38.6度,導致覺得室溫好像還可以忍受,症狀持續維持到昨晚慢慢降低一點,也可能是吃退燒止痛藥的關係。不過今天早上喉嚨開始奇痛無比,吞口水就像在揍自己的喉嚨,伴隨著偶而的咳嗽(或是清痰),整個就是用針扎喉嚨那樣。

完全不會想吃固體的硬的食物,還好有我家後院的芒果當作主食,切好後冰冰涼涼真的很不錯,雖然前幾口吞下去的時候有種要死的感覺,但吃完整個冰涼芒果後身體倒是輕鬆不少。另外,還有少數幾顆這幾天採的鳳梨,冰涼著吃也很棒。據說鳳梨有抑制發炎的功效,那就等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可以在中午大熱天打字代表身體還可以,大家不用擔心。尤其是當我如果又看到猴子,我整個人應該就會腎上腺噴發,身體就會好起來,是不是。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食物這麼像畫

 

切好的草莓

朋友做的盤子
可能因為桌子是黑的盤子是白的草莓是紅的
加上數位相機
加上盤子邊邊的缺角
根本就
像是幅畫
如果沒有缺角的話
可能就沒那麼像畫了
食物這麼像畫
這像話嗎?

但其實這是要拿來吃的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這件美麗誤會的發生機率


 

 

 

 

 

 

 

 

 

 

前幾天寄了某箱鳳梨後,收到客人王小華來訊說剛好要臨櫃存款,請我給他戶名,我給了之後,過不久剛好去收e-mail,然後看到一封王小華的來信。

--

老闆你好!
今天收到鳳梨,超級驚喜!
去年的這個時候第一次訂購,
今年忘了要訂,感謝老闆記得,
因為箱子沒看到匯款帳號及金額💰,
可否麻煩您告知,謝謝🙏
我的收件人資料是;
王小華 09--------
台北市S區SS路S段SS號。

--

喔,等等,現在是怎樣,有兩個王小華!!
然後我去開了表單來看資料,靠,還真的是,而且我寄給了另一個王小華了。

--

王小華你好

原來實在是太多巧合,雖然明天一早要採鳳梨,我還是想說趕緊寫回信跟你說。

因為我看了你的mail後,發現,理解到,原來,你今年其實沒有訂鳳梨。然後,剛好,有個跟你同名同姓的王小華訂了鳳梨,地址也是S區。因為他留的FB聯絡帳號就是王小華,我一找,雖然有多個同名字帳號,但發現有兩個共同朋友的你的帳號,於是我訊息問你是否有訂鳳梨,你回答是(但其實是去年),於是我就不疑有他,確認完後就準備寄鳳梨給你。

然後你今天因為匯款問題打了好幾通電話給我,但因為我不接不認識的來電,我在訂單中搜尋相關電話後發現不是今年客人的電話於是就打算不接。然後我剛剛看了mail,發現是你持續打來的電話號碼,我就狐疑,想說,我明明搜尋過不是訂單某人的電話,於是我去看訂單上的王小華,發現電話不一樣,然後再細看地址,發現同樣是S區但路之後不一樣了,於是我發現,原來是另一個王小華訂鳳梨(而且因為沒有描述FB帳號上的照片特徵),陰錯陽差下讓你收到了鳳梨。

再來,因為我這邊的宅配資料庫,打王小華就會自動跳出之前寄過的資料,而且因為我在FB上跟你確認過了,所以我也不疑有他,就選了去年寄過的資訊地址。但,原則上其實同一個人就算再訂,我出貨的時候通常還會確認一下資料庫的寄送資訊跟訂單上接收到的有沒有不同,但偏偏可能累了,這一箱沒有做確認。直到我剛剛發現你說很驚喜,今年忘了訂老闆還記得等等的訊息,我才會意到,喔,這也真的太巧合了。總之,另一個王小華可能都還沒等到出貨的消息。但也幸好,你很開心收到了鳳梨,實在是太多曲折的巧合了。(我明天就來聯絡另一個王小華)

歷經這一次,我想我每年都會想起這件事了。
敬祝  順心
老斌

--

王小華:
哈哈哈😆謝謝老闆!
如果可以,希望這個訂貨系統每年都可以時間到自動複購😊
費用已轉帳,請查收!
再次謝謝

--

隔天,我打電話給另一個王小華。
王小華你好:「我是鹿野自然醒鳳梨的老斌,請問你之前是不是......」
王小華:「喔!因為我昨天線上沒等到你的帳號戶名,所以明天再匯款喔。」
我:「哦~!!(心裡突然頓住好一下)好好好,我昨天有傳戶名給你了。」
又是一陣頓住
我:「我這邊有另一個王小華,喔喔,不過沒關係,我再確認一下。」
我很快地掛電話。

我突然腦袋一片絞死,恩,所以昨天我在FB上聯繫的到底是哪一個王小華......

我想了一下又打電話給王小華

我:「ㄟ,請問一下,所以你今天應該沒有收到鳳梨吧?」

王小華:「ㄟ,好像是吧,我沒有特別注意。」

我:「好,稍等一下,因為我把鳳梨寄給了另一個王小華,去年有訂鳳梨,然後地址也跟你同一區。」

王小華:「挖真的阿,我知道有人跟我同名同姓,但同一區的還沒碰過。」

我:「好的,我終於清楚了,總之,明天注意包裹喔,謝謝。」

所以,我昨天FB連絡的其實就是正確的,是今年訂鳳梨的王小華。(但有一度我以為是去年的王小華)因此,最關鍵的,就是我沒有重複確認宅配資料與訂單資料是否不同而已,如果確認過,去年的王小華就不會莫名地且開心地收到自動來的鳳梨。也就不會有以上的那些故事了。

原本以為要2的10次方的機率,才有辦法使得去年的王小華收到鳳梨。現在卻突然發現,其實只有2的一次方的機率,這件美麗的誤會就不會發生。總而言之,各位老闆,印出貨單,遇到系統自己跳出舊資料時,細心一點,還是要重複確認,不是每次都這麼好運。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五百戶快閃

上週四跟老斌去五百戶送貨給朋友,順便在他們的「社區同樂會」擺攤,我平常怕跟陌生人講話,但可能因為擺攤重點在鳳梨,主題是鳳梨,有話可講,就不會緊張。我本來想說擺鮮果又不是現吃的,不一定好賣,結果有人經過停下來,看到鳳梨就問能不能買?我們問是預訂嗎?他說沒有,可以現場買嗎?「那你先試吃看看。這是土鳳梨,頭尾的滋味不同。」老斌殺兩顆風味不同的鳳梨,切成條狀,整條吃剛好可以吃到從頭到尾的滋味,「如果喜歡甜一點的就挑甜一點的給你,喜歡酸的就挑酸一點的給你。」​

大家試吃,好好玩,每個人對酸甜感受和接受度差好多!有人一吃說好甜!有人說怕酸,我們就建議他再試吃另外一顆。「好,這顆剛好。看外觀就可以判斷酸甜喔?」客人問。我們說對呀,看大小,看顏色,看果目撐開的程度,八九不離十。因為給大家現場試吃,所以可以針對喜歡的口味給建議,就這樣,除了五百戶原本預訂的量,我們帶去現場賣的也都幾乎賣完,大家真的很捧場。​

--臨時起意的快閃​
--感謝五百戶朋友的邀請與招待​
--感謝朋友提供照片我們根本忘了拍​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祈禱文

 

感謝天公伯這個月來
不斷滋潤所有一切
綿綿猶閣飽實
攏無斷節
此間萬物扶疏蠓蟲興盛
唯人畜糜糜卯卯哀哀叨叨
只望日頭儘早來到
為著彼卡爾文循環
行碳的積存
順著彼王梨的夠分
甜度會使抽懸
拜託拜託
拜託拜託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奇怪的草莓

今天下午風大,本來不想去整理草莓了,但掛念著昨天新分株移植的草莓苗,我覺得覆蓋的草鋪得不好。我真的覺得自己有病。我現在講有病,都會忍不住想到這樣會不會指涉到真的生病的人?但我真的又覺得自己在某方面有輕微的強迫症。昨天我要鋪草,但畦太窄,草太長,我一直想要怎麼鋪才好。又覺得自己想太多,很好笑。我在那邊猶猶豫豫,又怕自己慢,結果越想越慢。Y來看我鋪草,說你在幹嘛?然後抓起一把草對折說這樣不就好了?「或是把它割斷。」我說我也知道,但我就是怕我弄得很慢。​

結果今天,我看昨天鋪的草,不是很滿意,我又重鋪,把它弄成自己覺得好的樣子。真是時間太多,真的務農維生的人才不會這樣搞。​

重鋪完成,巡草莓。發現一顆神奇的草莓,頭尾兩邊都有葉子,好奇怪。一邊是蒂頭,蒂頭那邊有葉子是正常,但是草莓尾端竟然也長了葉子,仔細看還結了一顆很像果實的小小東西?所以是草莓果要長草莓果?沒帶相機,回家拿相機,拍完照後把這顆神奇的草莓藏在葉子下面,希望她不會被鳥發現。​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圓規過後的一些碎唸

歷經圓規颱風洗禮,雨沒完沒了從10/11下到10/13,原本主要秋作的白玉蘿蔔與其他蔬菜,在十月初播種發芽後就因泡了三天水全部死厭厭,包含田裡其他的基礎工作:打田、作畦、覆蓋等等,一切都泡「湯」了。僅存的安慰是,過了快一個月時間,那整排百來株的草莓安全度過沒有爛根,現在長勢也開始衝刺,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原本最近就可以吃到的白玉蘿蔔都沒得吃了,再加上整個十月都忙著種鳳梨,直到現在都還忙著砍草覆蓋鳳梨,整個秋作蔬菜都沒時間弄。田土也因為大雨關係表土產生一層硬化層,太快重新鬆土也不是很妙,會變成只以土壤為主在翻攪,最好能有些草葉植披一起翻入,讓土壤結構多些有機質,不至於因澆水或大雨太快黏結而變硬。在不施肥的條件下,關於土壤上下的各種操作與配合上就得更注意細節。這些細節還不能保證你會有預期上的收穫,關於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也可能是一廂情願的知識份子情懷。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歷年颱風照片回顧

2013年9月:天兔(輕度颱風)​

秋颱。搬來鹿野後遇到的第一個颱風。那時菜種才剛撒下去剛發芽,天兔就淹好淹滿給我們看,連下三天雨(老斌從此不種菜改種鳳梨)(誤XD)​

 

 

2014年7月:麥德姆(中度颱風)​

夏颱。看那被吹起來的防雨布。​


 

2014年9月:鳳凰(輕度颱風)​

秋颱。跟天兔一樣,輕度。因為輕度因此掉以輕心,瞬間暴雨,雨一下就衝進屋裡了。​
 


 

2016年7月:尼伯特(強烈颱風)​

夏颱。尼伯特如何慘烈,就不再說了。​吹完的心得是──天終於亮了。


 

​2021年10月:圓規(輕度颱風)​

睽違七年的秋颱,真是好久不見,一來就下好下滿(到底下夠了沒?)​




結論:​

1.夏颱風大,秋颱雨大(隨便都給你下個三天以上)​
2.不要以為強烈颱風才可怕,輕度也可以狠厲害。​


圓規颱風

 
11號那天覺得還好,就是雨多了點。雨整夜,有點擔心。隔天早上老斌帶狗狗散步,那時還說,只是溝有一點積水,但應該很快很退。那時還覺得可能太久沒有颱風雨下整夜,雨多下一點就大驚小怪。結果12號整天大雨,還有瞬間強降雨,傍晚雨勢稍歇,老斌去田裡看,哇哇哇,溝裡的水都滿起來。本來想應該差不多就這樣了吧,結果還是繼續下。13號也就是今天,早上七點開車出去,田裡的水當然沒退,不僅沒退部分田畦還快要滅頂。好,我已經做好這期草莓苗可能會掛掉的心理準備(沒掛掉的是她們的命。掛與不掛都是命)。​


12號傍晚五點的小菜園。

 

13號早上七點的小菜園。

 

開車到另一區田,那邊因為地勢的關係加上石頭多,不會淹水,但種花生的土壤還是被沖蝕,老斌前幾天還有先培土,不然可能更慘。鳳梨還好,沒事。​



 去另一田區時,遇到過路的小瀑布。

土石被大雨沖刷的花生。

 

回到家後老斌另外再騎車去新田區。新田區,前陣子才剛打完田。這區目視看來最沒什麼但是最傷腦筋,因為上面還沒有植被,前陣子打進去的綠肥大概都被這次的豪雨沖光光了。老斌很擔心剛種下去的鳳梨,之後會長不好;也擔心還沒種的地方已被雨水夯實到硬梆梆。到底要不要再叫火犁打一次田?再打一次又是打一次的錢。最傷腦筋的當然不只是錢,而是之前做的農務所花的精力和時間幾乎白費,原定規劃被打亂,許多農事需要再重新思考。傷腦筋,真的是傷腦筋,但還好還沒有傷到生活,屋子沒漏水,有個安身可避雨的地方,人啊狗啊貓啊都好好的。​

雨還在下。​

 

新田區剛種下的鳳梨苗。


新田區還未種植的區域。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每次種鳳梨

每次種鳳梨,舊的經驗幾乎不能照表操課應用,都需要重新摸索適應,大約有七八成都是新的變數,不同的農地有的土多有的石頭多,含水量、排水量都不同,長出來的草管理上也不同,另外天氣很難猜測,每年的苗狀況都不是很整齊。不過舊的經驗至少可以帶出一些面向,可以少一些勞力活,或看出一些植物病癥,但不能指望那些我們所知道的事情能帶給我們順利,因為方法上我選擇了一條更為開放且帶有某種不顧世俗眼光的方法,最基本的期待大概就是不要餓死。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跟各位報告一下

 

之前疑似即將修成正果的火龍果精,於今日早上九點多墜落,在果肉營養生長與膨脹階段圓寂了,望火龍果精持續修行,期待下次繼續修成正果,也請大家多給屋頂型火龍果多點耐心與包容,這世界依舊是充滿了溫暖與等待吃火龍果的人。感謝火龍果精帶給我的一段驚奇之旅。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屋頂型火龍果

 


昨天才跟種火龍果的農友問火龍果吃,結果今天工寮屋頂的不知名類仙人掌的多肉,竟然吐出火龍果花苞,真的是嚇到我了。在幾乎只有樹葉灰塵累積的波浪型鐵皮屋頂,這多肉長了五年竟也修成正果了,可喜可賀,吃了這果是否也能獲得正道呢?這就說不準了。請問有種火龍果的農友,我什麼時候要套袋?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今年接手了一塊約六分地的多年休耕田

今年接手了一塊約六分地的多年休耕田,去年探勘時候,豐盛的喬木灌木各種草生長其中很難走進去,隱約看得到草叢中的小獸徑,還有動物排遺等等,也算是個自然豐富的小生態。然後,對,因為我要耕作關係,為了便於農業操作效率,於是就要整地,然後便會變成這樣,你得犁掉那些眼中不管可愛還是不可愛的東西。

這一點都不自然,自己應該要認知這一點,不要美化人為的自然,而我之所以目前這樣耕作,代表種種的利害關係交互影響,所謂的利害關係中最核心的當然就是人類的生存,自我的生存。生存的條件會有很多轉變,從跟大自然競合到征服大自然,然後又被大自然......反撲,想必大家也經常都認知到,嗯,環境越來越嚴苛了。但,人類認知的大自然是什麼呢?那個「自然」是一種認知就能認知得到嗎?我們已經脫離自然那麼久,而自然到底離我們多遠,還是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包含重生與毀滅。 

 

水管先找出來,出水口作記號。

 表土團粒結構看來還不錯。

有現成的好幾棵老枇杷樹。

 休耕很久的土壤團粒發展。

 
某種蕨。


 可能是粉葉蕨。


 終於等到打田大哥來。

 
可以當運動場的長度(有一百多公尺)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2020-21)草莓種植記錄 9:產量最高的一週,即將開始下滑?​


昨天跟朋出遊吃吃喝喝,一天沒採,本來以為今天會爆量,結果沒有。今天採73顆,重800克。許多小顆不到10克的草莓開始出現了。​

統計一下本週產量:​

3/7:28顆,共400克​
3/8:65顆,共900克​
3/9:47顆,共560克​
3/10:61顆,共700克​
3/11:67顆,共750克​
3/12:(出去玩沒採)​
3/13:73顆,800克​

總計341顆,4110克。每天平均48.7顆。每顆重量平均12克。​

三月第一週採了170顆,第二週是341顆,產量約兩倍(但上週只有六天)。看這個態勢,第三週產量可能會開始下滑,不管顆數還是重量應該都是。​

Y今天巡了一月下旬移植的60株草莓苗,有的也已經開花準備結果。Y說這區歸他管,放任管理。我說好喔,那這區的結果量就要另外計算,這樣比較好比較。​

說完後我忍不住又想了一下自己的話,我說的「比較」是比較產量,因為我想知道不同管理方式的收成會如何,比如專心照顧以及放任生長,兩者最後的「結果」會差多少?但我突然又意識到,我在意的不同是「產量」的差異,而不是它們植株上或健康上的差異。​

這讓我又聯想到「教育」,如果教育在意的是「收成」,想的自然是如何方便管理與提高產量;在不同「教育方法」的比較上,自然也是以「收成結果」作為「方法是否有效」的比較基準。但如果比較的標的不是「收成」,而是植株本身的生長狀態,那可能又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換句話說,在意的如果是考上什麼學校?幾年畢業?有沒有畢業?畢業後多久開始工作?收入多少?用這些來評價這個人「被教育過程」是否有用、是否有效,那就會像務農一樣視「結果」而論。​

是說人跟作物不同,人的主動性應該比作物高(應該?)。雖說教育是人為的,不管方式是鬆是緊在最初每一個人都是「被教育」,但人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是「被教育」而是「自己教育自己」?用「自己教育自己」這個詞好像很妙,但我說的其實就是「自學」。我可以說草莓最後的樣子取決是當初種植它的人,但人最後的樣子呢?人的樣子與他所遇見的教育者有關,但他的樣子完全是教育者的責任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這就要看他的成長過程有沒有「自己決定」的可能?如果他的成長一直都是被決定(不管是積極的被決定還是消極的被決定),那麼要他長成能為自己負責的人,似乎也太為難「這個人」了。​


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斷線

今天差點為了一件很芝麻的事斷線,事實上是真的斷線了。我感到那千鈞一髮中有個東西突然斷了,而不曉得什麼緣故,在那千鈞一髮斷了的瞬間,我又回神了。我確切感受到,斷線瞬間,衝出一整團爆炸力道即將釋放,隨即又如真空回吸那樣回到現實,回到思考,回到造成當下的情境因果,回到所謂人性的一面。但,這是不是我只是比較幸運,我沒有成為失控的一方,而那些所謂失控的人,可否說就是不幸呢?而那些受傷的人,又該如何承受。

結果下午割草機要啟動時,一拉啟動線盤,幹,真的斷線了,難道是那股力量轉到這裡了,幸好。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人與他的文字

剛剛回家看了一篇文章,真心覺得,一個人的文字如果不是出自於自身經歷或只是為了鋪陳什麼而寫,或更簡單的說,「為了寫而寫」,尤其是那些靠這種東西吃飯的人,你最好打個問號?甚至十個問號?但這很難,因為你是相信他的為人甚過文字,偏偏更有可能是因為相信了他的文字而信任了他的為人。而這一切的開始,都出自於不是他自身的東西,而是他編纂的文字。我不懂,你也不一定懂,因為我只能用文字符號傳給給你,而符號,終究是能操之在人的那種類似音符的東西,傳達給願意買單的聽者,如此這般,願您三思。 

這是昨天採收的四種蘿蔔,簡單說就是這樣。要寫個一千一萬字來形容這四種蘿蔔也沒問題,但那是別人的選擇。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蒜頭很棒請珍惜使用

 

各位,我沒有祝你們什麼的
身為農夫與煮夫我只是想說
你們家中的蒜頭這時候會發芽
──是正常的──
發芽不是壞掉或有毒

蒜頭還沒吃完的
摸一摸稍微篩選一下
捏一捏還硬朗的留著
乾癟或變黑變黃就丟掉
留下來的拍一拍去皮裝袋冷凍
要用時候直接用就可以不用退冰
蒜頭很棒請珍惜使用


好了我說完了.......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激不得,做月餅

大概是一點DO的位置
月餅是胃的另一個位置
個性跟腦袋是不同的位置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味道


昨天重看一次海街日記,因為做夢時候夢到(莫名),而且夢境裡面少了一個妹妹,於是一直在想是少了哪一個,最後不了了之。看了才想起來,阿,是少了千佳。重看了之後發現,千佳似乎也是四個裡面較無存在感的,千佳懷念的是外婆的味道,佳乃是男人跟酒的味道,鈴懷念爸爸做的魩仔魚吐司,幸則是說出第一次學做菜是媽媽做的海鮮咖哩。 

因為家中庭院有棵外婆種的已經五十五年的梅子樹,於是鈴加入的第一個夏天,四個人一起做了這個家流傳下來的梅酒的味道。而在外婆七年忌的這一天,好幾年沒出現的媽媽出現了。已經獨力撐起這個家的大姊-幸,雖然與媽媽看似硬碰硬,卻也在最後離別時,將外婆留下的最後一小罐梅酒讓媽媽帶了回去,以及她們四姊妹今年新釀的梅酒。

而另一組味道,則是來自海貓食堂老闆娘二之宮小姊,以及有點神祕的山貓亭老闆。

味道是這樣,勾起那些無法也無須掩飾的情緒還有記憶。已故的味道悠悠流轉,新的味道總是會來,在各種流動中,代表著各自的生命交織。

於是,我去把釀了半年的梅酒開封試喝了,哎呀,今年是會讓眉頭上揚的味道阿,善哉善哉。

另外,我要說,在開頭四姊妹參加完父親的喪禮與殯葬儀式後,鈴送三個姊姊去車站,當三姊妹問鈴說要不要搬來一起住的時候,就在電車門即將關上的剎那,鈴說,我要去。那時候我的眼淚竟然瞬間噴出來,哎呀,真是厲害啊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