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2018鳳梨夏果採收紀錄


今夏的土鳳梨採收期間約兩個月(6/22─8/20),覺得過好久,但我查一下去年的期間是6/13─8/21,竟然還多出一個多禮拜,所以是身體的疲憊導致覺得時間拉得更長。

今年最大疲憊就是巡視採收的面積比往年多兩倍,前期採收每次得要走完三塊鳳梨田彎腰近一千次,光是腳力跟腰力就非常累人,尤其七月都沒下雨的那陣子早上都很熱,清晨五點半開始巡鳳梨前一小時還算涼爽,六點半後太陽就開始熱起來,整個採收完將近八點都要熱昏了。而且巡視鳳梨需要很專心地用眼睛去觀察鳳梨整體外表,尤其是冠芽的變化,以免每個套袋都要去檢查,因此太陽出來後,很容易在逆光與陰影的交錯下頭昏眼花。

後來改成有一區(白茅區)是前一天傍晚先採,隔天早上採主要產區(咸豐區),第三區(美珠區)則是視體力與時間看是一次巡完,或是留待隔天早上再採。由於採收是每一區每兩天巡一次,照表操課是一三五早上採收主要產區(豐),一三五前一天傍晚採收次要產區(茅),第三產區(珠)最少則是彈性採收。這樣下來,幾乎每天都有採收的工作,整個夏季跟鳳梨田綁在一起。

大致上,今年的鳳梨特色就是果形較小,2斤以上的大顆鳳梨不到20%。少數的2號土鳳梨果形原本就較大(只有50顆左右),其他都是中小型果實,而且越後期採收的基本上八成都是小果,甚至超小果。後來也發現,大家幾乎都偏愛中小型果,主要原是就是滋味濃,而且就算熟透了也很好吃。而大顆的優點是不會太酸,味道較為溫潤,水分較多,適合怕酸的朋友。

通常是這樣,果實較大者水分含量較多,熟成速度也會較小果快,因此採收的前期大顆的較多,中段則是都有,後段小顆為主。那這樣的話會有一些情況:

*訂單中比較早收到的客人,跟比較晚收到的客人,他們吃到的鳳梨的滋味其實是不同的,不過他們不知道而已。

*某禮拜吃了一箱的客人,某個禮拜又吃了一箱,然後可能會比較偏愛某個禮拜的鳳梨,不過我想這都是人之性情的展現,能嚐到不同的滋味才是好的。

*產季每個禮拜都收到也都吃得很開心的朋友,則是真正的頂級鳳梨殺手。

但是農夫的想法是,其實不管大顆小顆,每顆鳳梨都需要兩年甚至三年的時間,透過大量的汗水付出才有機會收穫。期盼上當然也是長得大又好吃,但現實上是長得大可能有風險或味道不夠;而長得小雖然味道濃,但是重量上太輕,有的甚至小到不好意思出貨,加工上也困難,對我來說也是一大煩惱。所以呢,通常是大大小小混著出貨,大家都吃到不同面向的同一種鳳梨,在不講求規格化的前提下,大家也嚐嚐可能很甜很酸也可能很平淡的各種滋味。當然我還是盡我的經驗去挑選讓大家不會皺眉頭的鳳梨,但是很難說,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只能說請多多包涵。

還有,今年取貨點買果醬的朋友真的是等太久了,明年在時間的設定上與加工的時間點上要好好想一想。另外,果乾製作比預期少很多,雖然已經沒有公開賣但還是欠了一屁股債,沒有鳳梨乾可以吃的朋友請按怒吧!!

以下是今年的採收紀錄──有興趣的慢慢看。

往年跟今年的對照數量比較:

2016良品2800斤,次級品1500斤,共4300,套袋數量3500(2.0分地)
2017良品1600斤,次級品 250斤,共1850,套袋數量1200(1.2分地)
2018良品1850斤,次級品 400斤,共2250,套袋數量1900(4.2分地)

日期:重量/斤【PS.()內數字為次級品重量】

6月22日:15
6月24日:15
6月26日:11
6月28日:10
6月29日:10
7月02日:6
7月03日:8
7月07日:8
7月09日:10
7月12日:25(4)
7月13日:18(0)
7月16日:70(15)
7月18日:50(5)
7月20日:65(5)
7月23日:56(12)
7月25日:100(22)
7月27日:78(15)
7月30日:285(45)
8月01日:263(40)
8月03日:250(50)
8月06日:300(60)
8月08日:188(40)
8月10日:180(40)
8月13日:120(30)
8月15日:65(12)
8月17日:31(5)
8月20日:13(0)

總計:2250斤(4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