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老斌鳳梨工作記錄(2017年下半)之三:目前管裡的鳳梨田區

鳳梨種下去,經過半年左右期間發根長新葉子,大抵可以稍微看出這一塊田區的鳳梨是否長得好,長得好就不用特別煩惱,只要定期除草讓陽光不要被遮蔽,颱風雨季期間注意排水情況,再等個一年鳳梨開花,接著兩個多月後左右套袋,再等一個半月就可以開始巡田採收成熟鳳梨。整體概念上來看並不難,但草要除得好很難(大部分作物都是如此)。

種下苗到採收一般來說是一年十個月左右(當年十月左右種,後年七八月收成),不過在不施肥情況下有很高比例會需要多一年生長,也因此會增加一年的除草成本與時間成本。但如果土地狀況良好,譬如休耕好幾年的地,或者雖不是休耕地但在照顧有加的情況下,也可以跟傳統農法一般在兩年後收成。以上是鳳梨長得好的情況下,當然長得好與否的標準還是因人而異(常路過的阿婆標準永遠是最高的)。

--白茅區1.7分地—

2014年9月接手慣行鳳梨田,2015到2016繼續收成老欉,並當作新手觀察土鳳梨的生長特性與管理能力,在2016夏季收完鳳梨後重新翻種,預計2018又可以開始採收。代號「白茅」是這塊地上最棘手的草種,目前只能盡力和平相處。


白茅區鳳梨田,株間間距比一般鳳梨田寬一半以上(窄行90cm寬行120cm),讓割草機可以方便進去割草,間距大,植株接受陽光較多。相同面積種植數量大概是慣行的一半。還有得考慮強烈颱風來的時候是否有可能倒伏,慣行的因為重得很密很密,要倒的話也是倒第一排而已。



--美珠區1.2分地—

2015年接手開始種鳳梨,是今年的主要產區,今年收成的效益很好果實都很大顆,大概由於之前是休耕的香蕉園,土壤保濕且植物很多地力不錯。代號「美珠」是地主的名字。




--咸豐區2分地—

2017年9月接手,之前是夏耘的義隆大哥在種,因為管理時間與體力上漸漸無法負荷,剛好我也還需要一塊地種鳳梨,於是義隆問我要不要接手就馬上答應。這塊鳳梨跟白茅區其實是同一個地主,中間被產業道路切開而已,現在就全部由我管理也比較方便。代號「咸豐」是因為這區鳳梨行間草種幾乎九成五是咸豐草。該田區的鳳梨株大小落差大,土壤較乾硬,需要花點時間改善土壤狀況,以及更新鳳梨株汰弱換壯。目標是放在明年植株夠強壯,加入後年生產的行列。


新接手的鳳梨田(咸豐區),除完草後土壤裸露。


以上加起來約5分地,加上還有最初耕種的半分菜園,已經紮紮實實到上限了,當然還是要有休息的時間。



我想我之所以能夠撐一個多月持續地除草除草扒草搬草覆蓋,都是因為我腦中不時傳來鳳梨的呼喚緣故,總覺得他們在竊竊私語說:我被草蓋住了葉子伸展不開,我曬不到太陽葉子長不好之類的。於是一大早都不用鬧鐘就自動起床,趕快去幫助他們排除障礙以免錯過成長的時機。

我想,大家不管是農夫或自己在家裡種盆栽種菜,灑種子或種苗的時候,都期望眼前的這作物能順利長大吧,用什麼方法讓作物長大也許不同,甚至靠運氣成分期待作物長大都有可能,至少出發點不會是:啊,就算長不出來也沒關係喔。那可真是進入禪的境界了啊。

能力所及之後如果失敗,那也就接受失敗沒什麼好抱怨,只能承認自己很多事做不好或做不來。不過大自然的微妙之處就是在於,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卻又會看到一些作物不知怎地存活下來了,至少會讓你嚐到一些甜蜜果實,但如果沒有好好珍惜,甜蜜果實最後也會被老鼠咬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